2019年5月24—25日,由乂学教育-松鼠AI、IEEE教育工程和自适应教育标准工作组、中国自动化学会、新东方、好未来、36氪等共同举办的第三届AIAED全球AI+智适应教育峰会在北京取得圆满成功。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AIAED全球AI+智适应峰会设有论文、学术、产业、商业、投资、政府及娱乐七大版块,全球机器学习教父、全球AI排名第一的CMU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Tom Mitchell教授,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Daniela Rus教授,AAAI 主席 Yolanda Gil 教授,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好未来集团CTO黄琰,伦敦大学教授beat365体育平台,、国际顶尖AI教育学术大会AIED主席Rose Luckin教授,ASU-GSV教育大会联合创始人、GSV资本创始人Michael Moe,掌门一对一创始人张翼等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的产学研专家学者与商业领袖共聚北京,一同深度剖析了AI+教育行业在产学研各界的最新发展概况,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发展新机遇,并深入探讨建立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教育新秩序的可能性。
作为目前产学研三界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AI+智适应教育近年来也正越来越受世人瞩目。AIAED峰会自2018年4月起召开首届,半年后即举办第二届,综合来看,第三届AIAED全球AI+智适应峰会不论在规模还是级别上也都再攀新高,达到了全球顶级水平。本次峰会现场到场观众超5000人,主会场和分会场均爆满。50+全球顶级AI科学家、专家、教授、博士组成的大会组委会,100+重量级演讲嘉宾、大咖,媒体超200家,还有近200家规模合计近千亿美金的风投莅临现场。
峰会成功地将全球领先的AI+智适应教育领域的理念及应用带到中国,带到更多教育界的从业者、创业者及投资机构当中,同时也为在全球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改变和发展,构建产业未来生态发展链条,为人类实现更好的教育公平性和教育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
5月24日首日峰会上,第三届 AIAED 主席、CMU 计算机学院院长 Tom Mitchell 教授、乂学教育-松鼠 AI 创始人栗浩洋、好未来集团CTO黄琰等在内的十多位大咖作了精彩演讲。
此外,智慧教育论坛、AI教育技术论坛、全球AI教育论坛这三大论坛,分别聚焦不同的细分领域,卡耐基梅隆大学与乂学教育松鼠AI联合实验室签约并启动,千万美金助力AI教育发展;百万美金科学大奖发布;德勤发布、德勤中国教育行业领导合伙人卢莹Charlotte Lu还作了AI智适应教育报告发布等,精彩看点众多。
峰会由第三届 AIAED 主席、CMU 计算机学院院长 Tom Mitchell 教授演讲并开场。他首先谈到希望AI可以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并大力发展让AI能够在教育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随后,他还表示未来的十年将会是AI影响教育的十年,还谈了自己把研究重点放在AI在教育应用上的三大原因:第一,研究个性化指导的益处与重要性;第二,AI可以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基于电脑的指导;第三,AI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技术,必须提前布局。
机器学习、虚拟现实、实时感知人类状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目前它们已经对智适应教学的未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Tom Mitchell 教授提到,脑科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能够影响智适应教学。还有大脑成像的技术,能够去检测脑电波,显示大脑的活动,非常灵敏的检测大脑的情绪,并且追踪学生的情感状态。
Tom Mitchell 教授还提到,在智适应教育当中,机器学习应该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功能,去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机器学习就是能够发现这个功能是什么,我们可以用机器学习来不断的修改它,这是机器学习在其中的核心作用。Tom Mitchell 教授还透露正在CMU做的一个实验,能够追踪人的面部表情,并且可以看到这些面部表情的特点。目前这个研究还是比较初级的研究,但是他认为十年之后,将会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观察这些学生,让学生从中获益。
2、卡耐基梅隆大学与乂学教育松鼠AI联合实验室签约并启动,千万美金助力AI教育发展
卡耐基梅隆大学与乂学教育松鼠AI联合实验室正式签约并启动,松鼠AI将投入1000万美金,加速推动AI教育发展。这也是松鼠AI继与斯坦福研究院(SRI)、中科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后的又一全球顶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松鼠AI还聘请CMU计算机及心理学系教授Ken Koedinger为松鼠AI首席学习科学家。
Ken Koedinger教授表示,我们有共同的愿景,我们的研究方向可以给世界带来非常大的改变,松鼠AI一直致力于智适应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支持长期的科学发展,五年、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非常珍视这样合作的机会。
3、乂学教育-松鼠 AI 创始人栗浩洋:希望我们能够用AI+教育,帮助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
“其实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球发展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栗浩洋表示,“我们就邀请在中国的竞争对手和全球的竞争对手来参加这个会议,这个会议真的是为中国所有的民众更加了解人工智能对行业的一种改变。办这个会议的目的,也是希望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更多关注教育。”
栗浩洋系统阐述了AI智适应教育如何升级换代教育产业,还着重讲解了总共分成三个层次的引擎架构,第一个是本体层,里面更多的是内容,包括学习地图,包括知识地图;第二个是算法层,里面有推荐引擎,有学生的用户画像的引擎,有目标管理引擎;第三个层次可以看成是一个交互系统,就是这个系统如何和人进行交互。在今年之前,系统和人的交互更多是通过视频、题目,和一些简单的互动和推荐系统,栗浩洋则希望能够发展更多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和机器之间的交互更加的顺畅,为此,松鼠AI还全新升级了自己的MCM系统。
用AI+教育,帮助世界上的每一个孩子,帮助教师们去教学,同时也把教育变得更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栗浩洋发自内心、并将继续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
黄琰首先谈到:“我们看AI教育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忽略这样一个点,每个家庭都重视教育,我们不会忘记教育,往往我们会忽略中间那个+号,中国最近的五年内,我们不缺AI和教育,但是我们仍然看到还缺少中间的很多连接号,就连AIAED全称里面还有一个+。”
黄琰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共同面向AI+教育的三点期望:第一,期待开放共赢,分工合作;第二,主动去探索AI教育在伦理方面的边界;第三,在科技和教育结合的过程中,未来能够加速教育回归本质。
5、伦敦大学Rose Luckin 教授,伦敦知识实验室负责人:AI的未来巨大潜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知识实验室负责人,国际顶尖 AI 教育学术大会 AIED 主席Rose Luckin 教授谈到:“AI技术可以帮助这个国家摆脱贫困,在AI领域我就是一个教育者,因为学习、教授的进展是我非常关心的事情。我觉得最美妙的事情,就是我们现在处在的情况,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能够去教育全世界的人。通过技术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给每个人,这是我们此前完全无法做到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假如说每个人都有了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可以实现多么伟大的事业,作为一个教育者和作为一个父母亲,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在谈到未来AI的巨大潜力时,她认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并表示自己在20年前就开始学习AI和教育,但是现在非常重要的就是必须要以过去的成就为基础,并且要保证一定要让人类智能不断演化,如果说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她认为这将会是美好的未来。
Rose Luckin 教授还谈到:“我们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数据,我们的衣服、我们的珠宝,所有的东西都能跟AI技术进行交互,彼此连接。当我们拥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如果能再高效去分析这些数据,就能得到一个非常智能的机器工具,那就是数据+智能算法,这能赋能给所有不同的技术,从计算机,到人机交互,甚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在AI+教育的学习系统里,Rose Luckin 教授认为各个学生在一起合作,来解决问题,通过动手、动眼,以及技术交互,把所有数据收集起来,因此我们就会知道,到底他们在交互的时候,有多少是共同合作的,以及他们是否平等,他们自己内部的异同性是如何影响到整体的合作,从而帮助我们更好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诠释,使得未来的这种学习模式更高效。
福布斯AI杂志出版人Will Thompson主持百万美金科学大奖发布,AAAI主席Yolanda Gil教授、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Derek栗浩洋作为该奖项发布人参与讨论和正式发布。该大奖由松鼠AI联合AAAI(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共同发布,大奖启动后将会联合来自全国更多的AI组织,松鼠AI将每年出资100万美金,奖励给全球领先有突破性并且为社会创造商业及为人类创造巨大价值的前沿AI技术,力求成为“AI界的诺贝尔奖”。
栗浩洋在谈到项目设置的初衷时表示:“诺贝尔奖没有AI奖,挺不幸。虽然已经有图灵奖了,但是哪怕有十个图灵奖奖励AI,也奖不过量。AI对人类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以及AI影响的是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教授和专家来进行更多的研究,从而启发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年轻的科学家。松鼠AI每年会捐赠一百万美元,来奖励我们所选出来的优秀的AI科学家,在AI领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科学家,我们用来奖励他们的成就。”
Yolanda Gil教授补充说,“我想像这个百万美金科学大奖的目标,也是激励所有人做更好的工作,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做激励,激励下一代,这将会作为他们人生中和工作当中最重要的目标。”
7、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报告白皮书发布,八大核心观点系统阐述智适应教育前景
德勤中国教育行业领导合伙人卢莹女士在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报告白皮书发布仪式上谈到:“人工智能在过去5-10年快速发展,而这样一个新的技术,也在改变生态圈各方的参与方式,对于教育行业这样一个应用领域来说,人工智能通过数据的驱动,也在持续的革新整个行业的生态圈,教育行业也迎来智能化的浪潮。”
卢莹还详细阐述了报告中的八大核心观点,并表示智适应教育的长远发展未来可期。
观点二:尽管智适应学习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从智能等级上来看,目前诸多的应用公司还没有达到最佳的一个实践效果。
观点三:智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者模型将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学习者数据模型可以从内而外获取学生个体的特征数据,内在包括心智行为的个性特长,学习风格,学习兴趣等等。
观点四:在学习场景、教学辅助场景、平台这三种应用场景当中,智适应平台的技术要求是最高的。
观点五:教育行业走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推动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将发生转变。
观点六:中国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目前以TO C为主,TO B端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
观点七:全球的新兴智适应公司层出不穷,估值和融资也在不断的攀升,虽然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发展较晚,但已经成为全球投资最热门的区域之一。
观点八:未来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竞争进入红海,中国教育行业或将如目前的欧欧美教育巨头一样,在持续加大投资的同时,对一些特定细分领域的公司会产生大量的兼并和收购。
智慧教育论坛由鲸媒体CEO迟耀明先生主持,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The New School副总裁首席信息官、前IBM Wastson AI教育事业部总经理Lin Zhou,VipKid大数据与AI中心副总裁周洋担任嘉宾。
黄荣怀教授从学界的角度去看这样的发展和变化,分享了过去一段时间做互联网教育项目的一些心得和思考;Lin Zhou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教育、智适应的看法及未来发展推测,并表示应当把教育技术贯穿于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进行使用;周洋则谈到要通过人工智能或者是数据辅助的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去定义出孩子真正需求,所有的从业者,包括整个产业要有足够的耐心,逐步去让这些应用真正能够产生可见的价值。
AI教育技术论坛由英国教育作家、《自然出生的学习者》作者 Alex Beard主持,斯坦福研究院国际中心主任 Marie Bienkowski 博士,CMU 计算机及心理学系教授 Ken Koedinger 教授,麦肯锡学院首席数据科学家 Ani Aghababyan 博士,乂学教育-松鼠 AI 首席科学家崔炜博士担任嘉宾。
Ani Aghababyan 博士表示学知识与社交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也是AI可以去评估的;Marie Bienkowski 博士谈到,技术的角色就是提升我们的能力,而人类的角色将会是一个指导性的;Ken Koedinger 教授认为不仅仅是基于项目去学习和教学,而是通过AI和项目的结合,来推进智适应学习;崔炜博士则认为就像工业革命一样,老师不会被替代,但角色会改变,机器会负责知识的传授,而老师负责的是更有意义的工作。
Steve Ritter谈到,在AI环境下,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学习环境,更像我们所期待的一种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解决更真实的问题;Josine Verhagen表示自己很喜欢硅谷的环境,所有人都在围绕着努力打造一个AI解决方案,也有很多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的东西;Sunil Gunderia则希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是非常享受的,并认为自己的产品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AAAI主席Yolanda Gil教授认为在现代科学的数据化挑战中,我们有需求去使得课程更加个性化,并且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她还提出了三个非常大的挑战,一个是在课程层次;第二个就是在课程当中,我们是不是能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比如说家庭作业,还有就是语言数据之类的,我们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教育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第三个就是我们的学习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ASU-GSV 教育大会联合创始人、GSV 资本创始人 Michael Moe谈到:“我们在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在十年之前是非常困难的,差不多是有几亿教育的投资,现在已经达到了70亿,在过去十年当中涨了十倍,因为现在这些教育技术的公司,发展得非常快,而且我们又大量的教育方面的独角兽。还有一个说法,就是AI会消除很多的工作,未来20年当中,50%的工作将会被取代,确实是如此的,吴恩达也说到,人工智能将会是新式的‘电力’,这是一个改革性的势力,并且是一个普遍的,而且看不见的一个势力。”
iTutorGroup集团创始人杨正大在谈到教育公平时表示:“我们常常在思考教育的公平是什么?绝对不是一个班给予同一个教材和教育来做,真正的教育公平是一定要认识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透过他在家里,透过他在社交,透过他在上课,透过他在不同场合里面的表现,找到他的牵制,并且找到他合适的学习路径,来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才是每一个孩子的公平。”
立思辰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文铸博士谈到:“我们仔细分析了一下AI在教育里面能做什么,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其实AI在教学的自动观察和反馈方面,其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是可以进行细力度的观测,第二点是可以进行数据驱动的决策,第三点是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
“我们要将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作为构建终生学习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人人皆学,数数能学,时时可学,确保真人工智能技术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健康状况,不分社会或者经济地位,不分地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学习机会。”
葡萄智学创始人茹立云谈到:“我们核心在做的是AI智能老师的体系,当然这一套技术会有领域的受限性,正好在这个场景,这个技术是可以的,另外一个场景里面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整。会涉及到语音的技术,对话的技术,然后像视觉的技术,还有知识图谱相关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就是我们一直在的以语言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来做语言培训这个事情,同时针对孩子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他的知识状况,我们能够去做整个智适应的教学。”
英国教育作家、《自然出生的学习者》作者 Alex Beard作压轴演讲。他现在主要追求保证下一代能够完成实现他们的潜力,他也在努力的改变,这本书引导读书进入一个奇妙的历程,从赫尔辛基,到美国的硅谷都有涉及。
Alex Beard还列举并阐述了发展教育技术过程中的三大危险观点:一是认为机器是学得最好的;二是对用户友好;三是自动化思想。最后他还表示,今天在中国也有很当的机会,来打造一个AI的未来,教学的策略是创造新的学习者,他们能够接收到高质量的知识,能够接触到顶尖的研究,未来的技术不仅仅取决于对科技的投资,还取决于这些思想的投资,这些思想才能让技术成为可能。
1、CMU 计算机及心理学系教授、松鼠AI首席学习科学家Ken Koedinger:迭代工程是可靠的学习科学的关键
怎样才能让AI和教育变得更高效?Ken Koedinger教授认为要把我们的学习科学融入其中,不仅是运用学习科学,而是要从学习科学发展到学习工程。
Ken Koedinger教授分享了两个AI教育中关键的算法。第一个是模型追踪,在AI当中大家可能觉得一个计划的认识,学生可以理解到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然后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基于场景的指导,当学生犯了错误过后,或者他们不再需要提示的时候,我们就把他们推到下一步,能够非常好的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得到帮助和指导,他们得到帮助之后,他们会回复是否取得进步。然后每个学生,我们把它称作知识轨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知识轨迹来评测学生学习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知识学习的过程。
第二个算法是学生对每个关键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把课程个性化。取决于我们到底是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学习目标,这个也取决于我们整个学习的过程,如果说我们所学的是事实,所以说这个流程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他还特别强调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刻意教学和练习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我们必须努力工作,从而提高绩效;第二,我们得有足够的内在动机,从而让我们参与到任务当中来;第三,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弱点,因为我们在进行指导的原则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保证任务,必须要放在我们不擅长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数据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知道这个学习者的弱点在什么地方;第四,反馈可以让学生在长期不断的反复,不断的操练。
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奖获得者贾森·汤、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联合所著新书《学习的升级》,约翰·库奇为现场听众发来发布会祝贺视频,讲解了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并表达了与该书中文版联合作者栗浩洋在教育理念上的共同观点,松鼠 AI 创始人栗浩洋、湛庐文化CEO陈晓晖共同出席发布仪式。
在《学习的升级》这本书里面,作者约翰·库奇分享了“教育+技术”的跨界研究经验,全面论述了为什么要对传统的学习动机、学习模式、学习场景等进行升级,以及如何将科技成果和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应用到学习的升级中。
湛庐文化CEO陈晓晖在谈及当下教育问题时表示,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插上更飞翔的翅膀。但是当今的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对这些2000年以后出生的、完全使用数字化语言的原住民,教育者们却仍然在用过时的、非数字时代的方式,去向他们传授知识。《学习的升级》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把被动教育升级为主动学习、如何从一对多的老师课堂讲授升级为实践学习、如何从“项目制学习”升级为“挑战式学习”,并且详细介绍了未来学习的3要素“访问、建构、编程”,以及开启学习的未来的9大技术。这本书将真正通过学习的创新和技术的革命,释放每个人的无限潜能。
松鼠 AI 创始人栗浩洋在作深度分享时这样评价《学习的升级》: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教育行业的圣经,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不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在他的书里面,他引用了20多本,都是我认为非常有价值的书里面的核心观点,它是一个兼收并蓄的书,我觉得他的胸怀是不一样的。如果真的是每个人,每个家长,每个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包括每一个星期能够把这本书一两章去反复的思考,认真的咀嚼,我们用心去做这本书的认知读者,我们可以一起来去给到孩子改变形成教育的革命,让孩子拥有掌握未来的力量。
3、MIT媒体艺术与科学副教授、MITMedia Lab机器人小组负责人Cynthia Breazeal:未来,机器人会是非常好的同伴
MIT媒体艺术与科学副教授、MITMedia Lab机器人小组负责人Cynthia Breazeal在谈到机器人技术时表示:未来,机器人会是非常好的同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如何让学习更加有人性,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机器人和人类之间构建情感交流不光是关注孩子学的多好,同时还有其他一些东西,比如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包括创造力,和一些批判性思维等。
未来我们的机器越来越智能的时候,人性化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在进行机器设计帮助孩子学习的时候,不单单只是所谓的课程知识或者技能,必须要考虑到童年时代以及他们学习有怎样的质量和能力,才能更加成功。
The New School 副总裁及首席信息官、前IBM Watson AI 教育事业部总经理Lin Zhou提出了两大问题。第一,人以及AI(注意是“以及”)在一起,将会解决什么问题?第二,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都是技术家、科学家,我们一直在看AI,我们应该如何训练AI,以及AI如何培训我们的学生?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考虑AI是如何看我们的世界的。
他还提出教育大致是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书本数字化,第二个是翻转课堂,第三个是自适应教育,第四个是智适应教育。下面一代的教育转换是什么样的?
应该是人性化。考虑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把他们的需求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对象最后的结果也是产生一个完整的人。
5、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系教授 Kang Lee:目前所有的AI系统智商很高,但情商达不到一个两岁儿童的水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系教授 Kang Lee,在谈到情感人工智能及其在智能教育中的潜在应用时表示,目前所有的AI系统可能智商很高,但是情商非常低,它的情商达不到一个两岁儿童的水平。另外,人工智能的系统没有情商的话,它就很难在生活中真正利用起来改变生活,特别是教育,教育和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情绪、需要情商的地方,所以要怎么样改变这种情况呢?需要情感人工智能。
在AI前面要加一个A,就是AAI,是什么情况呢?情感人工智能其实是智能社会,能够检测,能够解释,能够模拟人的情感的能力。目前,用这个技术开发、探测抑郁症、焦虑症的开发和风险情况,已经是一个很大众的技术,可以用到很多方面,还有一个是市场研究的应用,因为我是在多大做教育的,所以我最关心的是教育,怎么样把这个技术用到教育的AI当中,让我们的教育AI系统既有智商又有情商。
CMU 计算机科学及认知神经基础中心演讲教授、AI4K12项目联合主席Dave Touretzky,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Christina Gardner-McCune作同台演讲,他们二人志趣相投,互相砥砺,都想用AI来对K12青少年教育做一些事情和贡献。
在谈到K12与AI的关系时,Christina Gardner-McCune教授表示:大多数都在谈怎么用AI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我们谈的是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习AI。K12学生应该如何体验人工智能,大家可能都知道,大家已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AI,比如说智能手机,还有电视等各种科技的变化。大家已经在用这一项技术了,但是我想让学生不仅变成AI的消费者,而是要变成AI的开发者,并且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AI,看一下AI能做什么。
Dave Touretzky教授具体阐述了他们的工作,以及“人工智能的五大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感知;第二,表征和推理;第三,电脑可以从数据当中学习,也就是说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对AI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第四,自然互动;第五,社会影响。另外,他还表示这些技术肯定会改变未来的职业,因为未来越来越多的职业是需要我们和机器人互动,所以说现在的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也会受到很大的变化和影响。
7、MIT 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Daniela Rus教授:“超优学生的十大学生法则”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Daniela Rus 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她曾经一手创办了达特茅斯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开创的可编程物质和分布式机器人的研究,更是让其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地位最高的女性。
Daniela Rus 教授在谈到计算的重要性时谈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时代,我们的领域,不管是AI机器人,还是机器学习,都在改变着这个世界的面貌,现在计算就像电一样beat365体育平台,,成为了一种能源,并且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资源,帮助我们真正的产生影响,影响科技改变世界的方式。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好的准备好未来这一场革命,我相信我们一定要仔细去思考计算的思维和创作,把它作为21世纪教育的支柱。
Daniela Rus 教授还讲到,发生在机器学习和AI领域的事,大多都是由深层神经网这项技术促进的。在深层神经网领域我们有很大的一个结构,可能当中有数百万的节点,这个结构有很多带上标签的数据。我们有了数据,打上标签过后,可以给这一项技术带来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个技术目前还不完美。
Daniela Rus 教授还提出了“超优学生的十大学生法则”,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必须要有严谨、扎实的基础;第二,解决问题不是死记硬背;第三,跨学科;第四,协作不是单向的对话,是互相学习;第五,鼓励创造力;第六,无惧挑战;第七,独立工作;第八,如何让时间变得更有价值;第九,第十,一定要去享受,并且保持愉快。
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张翼在谈到对教育的看法时表示:关于教育,我们不能从一个行业的角度去看它,其实我们应该从一个文明的角度去看它,或者从文明的第三维去看它。虽然教育过去和现在发生很多变化,但是它第三维世界里面,从文明的角度来看,教育的东西是没有变化的。
为什么说我们要用智能化改造教育?智能化为什么使教育快乐?原因是因为你能够知道哪里学会,哪里学不会。你不是一直给他推不会的题,而是让他偶尔感知到我这个东西是可以学会的。智能不是让他学会,而且让快乐的细节体现在智能化里面,才能真正让一个学生学习感到快乐,一旦感到快乐,才能让他更高效地学习。
高效是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我们做教育应用层面的事情;第二是高效的事情,只有人快乐,他才能高效。所以说所有的教育行业一方面能够跟技术的结合发展出更多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希望所有的教育企业能够坚守初心,为教育描绘更好的未来。
AIAED本身就是给孩子们设计的会议,为什么不能把孩子们的想法给大家分享一下?青少年TED演讲环节是Tom Mitchell教授的主意,他希望能听听孩子们怎么想教育,听听孩子们怎么想未来,听听孩子们怎么去看科技这件事情。
6位青少年演讲者分别是:吕昭成(17岁)、双胞胎兄弟(7岁)栗浦洲和张洪源、崔艺嘉(14岁)、陈关阳(14岁)、张子行(12岁),他们虽然年少,但对科学技术与教育等领域都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思考,他们的演讲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由衷赞叹和欢呼。
备受瞩目的第三届AIAED最佳学生论文奖由孟菲斯大学大学博二学生曹梦和南京大学研究生李书城摘得。
颁奖仪式由孟菲斯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胡祥恩教授主持,大会主席Tom Mitchell教授和Local Chair 松鼠AI首席科学家崔炜博士颁发。
曹梦在专门研究人工智能的孟菲斯大学研究中心学习,导师是飞利浦教授。曹梦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分析的模式,研究人是如何使用自适应的学习方法学习普通话的语音,这项研究最大的贡献就是设置出来一个模型,提供自适应的选择,我们可以用这个模型学习类似语调的语言。
李书城是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他的论文是《利用图神经网络从自然语言描述自动生成查询语句》,他首先表示自己特别幸运同一些顶尖的研究者合作,随后从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论文:第一是教育的挑战,第二是一些动机和模型,第三是未来我们可以怎样去运用这些研究成果。
12:斯坦福教育学院副院长 Paul Kim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斯坦福教育学院副院长Paul Kim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快我们将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去选择自己的教授,比如说你特别喜欢这些明人给你做演讲,直接选他们来给你做演讲,因为毕竟我们可以合成他们的声音,以及他们的样貌。
再说到教育,我们认为AI将会使用在招生个性化的路径,以及作业评估,以及PPT的演示,还有就是内容的策划也是如此,这是基于个人的表现和兴趣的,也可以是用在培训上,以及行政工作上,AI如果可以使用这些后台的工作,或者是行政的工作,就意味着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多放在学习和教学上。
AI可以帮助我们推广更高层次的学习吗?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使用AI,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评价、创造、分析、应用、理解,以及解决问题呢?当我们说到这样课堂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更好进行设计,因为他们能够同时学到不同的概念,而且他们也会直接在一堂课当中学到各种学科,但他们的数据如何搜集,他们是如何学习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说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价值就在于我们的培训数据和训练数据是什么样子的质量,在未来如果说出现了人工智能,我们肯定会有很多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签署同意书,如果数据模型有偏差怎么办,这个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大会压轴“孩子教育的未来”论坛由FT 金融时报中文网总裁张延主持,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知识实验室负责人、AIED主席Rose Luckin 教授,第三届AIAED主席、CMU计算机学院院长Tom Mitchell教授,孟菲斯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胡祥恩教授,乂学教育-松鼠AI 首席架构师Richard担任嘉宾。以下为嘉宾精彩观点选摘:
Tom Mitchell教授:AI研究将帮助更多的人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比如改变整个偏远教育水平低下的局面。如果说日常的重复性的劳动,将会由计算机来做,那人类就要去做很多计算机没法做的问题,比如说如何组织计划和解决问题,这些我认为依然会是人类所做的工作,而不是机器能够胜任的工作,这就是孩子们应该学的,以及我们必须去教学的领域。
胡祥恩教授:思维是一个过程,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很多维度都有关,我们现在被科学家喘不过气,我们觉得现在感觉到了威胁,但是99%的心理学研究都是无法由计算机模拟的,因此我们离威胁还远得很,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是马上要担心的,虽然我们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准备好,我们需要继续提升人类能够做的,但是我并不觉得人工智能能够思考,他们能思考的,就不再是人工智能,是一个自然智能,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知道技术的人将会代替不知道技术的人,而不是机器代替人。
Rose Luckin教授:AI能够改变现在教学的方式,如果我们正确来使用它,它会给我们带来非常高质量的教育,给每个人带来高质量的教育。
在很多案例当中,AI系统反而让人类教师变成更快乐的老师,他们更喜欢目前所从事的事和职业,我想在未来AI时代成为一个老师,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Richard:我们觉得AI不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能够改变整个局面的成分,改变教育的交互方式,交互给谁,交互什么东西,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优势和好处。因此我觉得AI能够成为这样一个改变整个局面的人,通过实现智适应的学习方法,不仅是教授基本的能力,数学、英语、中文等,还可以教更高级的思考,比如说计算机化思维,以及如何学习,还有就是态度,以及激励等。这些东西都是AI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的,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时间,更有效beat365体育平台,,更高效。beat365平台入口,beat365平台入口,